学科网2023年高三4月大联考(全国甲卷)文科综合答案
学科网2023年高三4月大联考(全国甲卷)文科综合答案,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汇总了学科网2023年高三4月大联考(全国甲卷)文科综合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27.(12分)示例1:论题: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呈现双向互鉴的特征。阐述: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利玛窦等带来西方的天文、历算、地理、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徐光启等人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译著相继介绍到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华文化在欧洲也得到传播。《大中国志》为西方人了解中国,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前提;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中国的历史、地理以及科技、文学相继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的“中国热”。总之,16~18世纪,中西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学习,促进了自身发展。示例2:论题:16~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传教士起了桥梁纽带作用。阐述:明清之际,为了传教的需要,西方传教士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书的翻译以及世界地图的传入,打开了明朝知识界认识“西学”的窗口,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西方传教士通过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文化介绍给欧洲。《大中国志》为西方人理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前提;中国儒家思想对欧洲18世纪启蒙思潮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中国的历史、地理以及科技、文学相继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的“中国热”。总之,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在向中国传教过程中,推动了中西文化的双向交流。
23.D【命题意图】本题以主席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讲话为载体,考查人民主体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增强考生的政治认同。【解析】材料强调人民的作用,且设问角度是唯物史观。主席之所以强调“共产党就要把这件事情干好”,这是因为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③④符合题意。人民群众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①不符合题意。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②错误。故选D项。归纳总结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