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3届 信息卷 语文(全国卷A)二答案考试试卷

单元测试示范卷 142
全国100所名校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答案
衡中同卷·2023届信息卷语文(全国卷A)二答案考试试卷,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汇总了衡中同卷·2023届...

衡中同卷·2023届 信息卷 语文(全国卷A)二答案考试试卷,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汇总了衡中同卷·2023届 信息卷 语文(全国卷A)二答案考试试卷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3.D【命题意图】本题以吐鲁番出土的唐代文物为切入点,考查唐代中原与西域间的关系,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吐鲁番出土了《论语郑氏注》抄本(局部),这说明当时中原地区的儒家文化传播到了西域,儒家思想的影响范围扩大,故D项正确。A项中“往来”错误,材料中只体现了单方面的“往”,故A项错误。单从一件文物的出土,无法判断中原文化影响的广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中原与西域文化的交流,故C项错误。

2.C【命题意图】本题以西汉和东汉的文学创作为切入点,考查汉代的文化,注重对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经过休养生息后国力强盛,故当时大赋是为最高统治者歌功颂德的载体;东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赋税徭役沉重,故当时小赋更多地表达对当时社会的不满。这说明文学创作能够反映社会变化,故C项正确。东汉百姓生活比西汉困苦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社会的开放程度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小赋比大赋更有历史价值,故D项错误。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www.daancheng.com/a/38405.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