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科数学答案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科数学答案,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
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科数学答案,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3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文科数学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4.C【考查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据“天下之事,有益于国而损于民者,权国为重,则宜从国;有益于民而有损于国者,权民为重,则宜从民:至于无损于国而有益于民,则智者不再计而决,仁者不宿诺而行矣”可知,明末政治黑暗的背景之下,东林党人高攀龙对国与民的关系论述秉承着儒家民本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体现了高攀龙的济世情怀,C项正确;“有益于国而损于民者,权国为重,则宜从国”仅反映了对国家利益的重视,未体现抨击君主专制,A项错误;东林党人试图以儒家正统思想挽救国家,强调伦理纲常,不主张个性自由,B、D两项错误。
3.D【考查点】本题考查隋唐的文化交流。【解析】“一面崇儒,一面兴学…积极促进南北儒学的合流”,可知隋文帝时期兴办教育事业,使不同区域的儒学逐渐融合,结合隋朝结束南北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为崇儒兴学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说明这主要是因为隋朝国家的统一与发展,D项正确;隋朝开凿大运河属于传统交通运输方式,并未开创新交通运输方式,A项错误: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和商业贸易的不断发展均是在国家统一的背景下进行,B、C两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