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4年9月八校高三联合检测(纵千文化-5033C)语文答案

24

广东省2024年9月八校高三联合检测(纵千文化-5033C)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0.CEG(评分参考:每涂对一处给1分,共3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解析】“非…也”是否定判断句,“夫”是发语词,故C处断开;“仲尼之才”句意完整,后面E处断开;“何”表示疑问,G处断开。原句为:又非极挚之论也。夫仲尼之才,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意思是:又不是什么极致的评价。仲尼的才智,做帝王也足够了,又何止是公侯呢?11.A【解析】两个“乡”的意思不同,后一个“乡”指家乡、乡里。12.C【解析】“司马迁应把孔子列入‘本纪’”错误,由“此列之传宜矣”可知,王安石认为把孔子归在“列传”里此较合适。另外,文中说孔子的才智可以做帝王,并不是说应该把他列入“本纪”。13.(1)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人都尊崇他。(评分参考:“布衣”,平民;“学者”,读书人;“宗”,尊崇,敬仰。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2)他将孔子列为“世家”,为什么这个人的进退没有依凭呢?(评分参考:第一个“其”,代词,他;“奚”,表疑问,为何,怎么;“据”,依据。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14.①以地位论,孔子的身世地位低微(是个羁旅之人,没有一点权力),不合“世家”体例。②以才智论,孔子才大道高,列入“世家”也不足以尊其才、道。(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3分,两点5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太史公说:《诗经》说:“像高山一样令人敬仰,像大道一样让人遵循。”我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是心中一直向往它。我读孔子的书,可以知道他的为人。我到了鲁国,看到孔子的祠堂、车子、衣服和礼器,许多儒生在他家里按时演习礼仪,我徘徊留恋,舍不得离开。天下的君王以及贤人是很多的,(他们大多是)当时荣耀,死后就完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传到十几代,读书人都尊崇他。从天子王侯,到全国研究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言行作为判断正误的标准,孔子可以说是道德学问最高的人了!材料二:周王室已经衰微,天下诸侯任意横行霸道。孔仲尼为礼崩乐坏而哀伤,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之术,匡救混乱之世以返回正道。(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给天下订立礼法制度,留传“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我因此)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材料三:太史公司马迁把记述帝王的章节称为“本纪”,公侯能使其国世代相传,就被称为“世家”,公卿中十分突出的就称为“列传”,这是《史记》的体例。(既然如此,却又)将孔子列为“世家”,为什么这个人的进退没有依凭呢?孔子是个羁旅之人,栖栖惶惶(生活在)衰微的末世,没有掌握一寸土地的权力,把他归在“列传”里面是合适的,为什么要列为“世家”呢?难道是因为孔子本身具有成为圣人的资质,他的教化影响深远,持续到千秋万代,因此将他列入“世家”来提高他的身份吗?(然而“世家”也)并不是什么极致的评价。仲尼的才智,做帝王也足够了,又何止是公侯呢?仲尼的大道,使天下世代相传都够了,何止是使他的家族世代相传呢?放在“世家”里,仲尼的道也不会因之变大;放在“列传”里,仲尼之道也不会因之变小。司马迁自己乱了自己的体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史记》)有很多自相抵触之处。15.D【解析】“聚在新亭”错误。原文是用典,不是词人和友人聚在新亭。语文答案第2页(共4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