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2025届名师原创模拟卷(七)7历史(CQX5)试题

16

[高三总复习]2025届名师原创模拟卷(七)7历史(CQX5)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名师中考2024历史答案
    2、2023-2024名师原创16套高考提分卷历史答案
    3、2024年名师原创模拟
    4、2023-2024高中名师原创能力提升卷历史b卷
    5、2024年名师原创模拟的卷子及答案
    6、2024名师原创模拟理综卷
    7、2023-2024学年名校名师高考模拟
    8、2023-2024名师原创卷历史答案
    9、2024名师原创模拟试卷
    10、2023-2024名师测控历史
张”的主体不是企业,故排除B项;“生产民生产品”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故排除D项。14.B考查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根据材料“他在文章中指出,传统的‘孝’是一种不自然的、单方面的、不平等的道德”可知,该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痛恨,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他一方面想帮助母亲治病,另一方面又不想违逆他的父亲”可知,该作者是一位孝顺的人,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猛烈抨击尊孔复古的逆流,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辛亥革命的历史成败的总结,故排除D项15.A考查新文化运动。根据材料,《新青年》创办时本意是不涉及政治的,但是“政治却逼得我们不得不去谈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帝国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国内军阀混战,袁世凯、张勋等建立独裁统治,这些与先进知识分子所提倡的民主共和思想相违背,激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强烈反抗,故A项正确。其余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16.(1)变化:由制造远航贸易的海舶为主变成种类功能多样化的各式船舶;船体规模缩小。(2分,言之有理即可)原因:海禁政策的发展;海防备战的需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催生内陆水运的需要;西方殖民扩张导致朝贡贸易萎缩。(4分,任答两点即可)(2)特点:依赖外国技术、设备及人员;由洋务派创办;侧重于军事运用;技术紧跟西方进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积极影响:促进工厂制在中国的传播,推动近代中国工业化;加强了军事建设,有利于巩固海防;促进了近代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教育近代化。(4分,任答两点即可)17.(1)不同点:第一则史料为历史研究资料,虽为当时的奏折,但是由于来源于第三方人物,并非亲眼所见甲午战争的过程,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事件的真相;可用于研究甲午战争时,清政府方面的态度与战况。(4分)第二则史料是一手史料,来自于日本防卫厅所存《黄海海战彼我阵形略图解》(第六号)、《黄海海战两国舰队队形图》第七号、第八号原始记录;可用于研究甲午战争时,日本海军战备与布防情况。(4分)(2)理解: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战胜中国,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3分,言之有理即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冲击了中国旧时代的基础,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激发了部分有识之士改良中国社会的决心;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分,言之有理即可)18.示例一选取视角一辛亥革命不仅仅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同时也是一次带有启蒙性质的思想革命,它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潮流。(2分)民国初年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人们参政、议政热情大为高涨,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其次是社会舆论空前开放,各种报刊杂志纷纷得以创办。再次表现为各种陈规陋习被禁革之后,社会上兴起移风易俗的潮流,社会风俗有了明显的变化。一旦挣脱长期以来的封建束缚,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都空前活跃起来,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层出不穷民初的思想解放和启蒙,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政治和思想的前提,随着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刊,更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民族觉醒随之而至。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启蒙、五四前后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之间,存在层累、递进之关系。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地都曾受到过辛亥革命的思想洗礼,都曾有一个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过程。(10分)示例选取视角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倡导的新民主主义,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连续性。两者的共同之处大体表现在:第一,在反帝反封的革命目标和政纲上是基本一致的。第二,在结成反帝反封建革命统一战线上是一致的。新三民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于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三,实行民生主义,为中国广大民众谋幸福、寻出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主张,一是“平均地权”,使“耕者有其田”;一是“节制资本”,防止大资本的垄断,保护奖励中小资本。毛泽东结合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不仅明确反对垄断资本“操纵国计民生”,并强调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之、(5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继承新三民主义精华的基础上,又超越和发展了后者,比之“更进步、更发展、更完整”。主要表现为:其一,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民主革命只是一个过渡性阶段,克服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其二,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共产党则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克服了辛亥革命缺乏强大革命政党领导的问题;其三,中国革命属世界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一部分。(5分)新民主主义理论与新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继承与超越,使中国共产党能够及时总结和汲取辛亥革命的经验与教训,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进而开创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2分)示例三:选取视角三在近代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是孙中山率先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辛亥革命构成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正式起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民族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了四个方面的社会转型,从而初步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四大基础。其一,建立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初步奠定了民族复兴的政治与社会基础;其二,从“革命”到“建设”,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探索了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初步经济基础;其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初步思想基础。其四,从“天下”到“世界”,初步奠定了中华民族融入国际社会、顺应世界潮流的对外交往基础。(6分)当然,所有这些转型,在辛亥革命后还只是初步开始,并没有真正完成。辛亥革命无论是在革命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以及革命的广度和彻底性上,都还存在致命的缺陷,中华民族复兴的宏大主题在辛亥革命时期只是初步展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辛亥革命之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与辛亥革命开启的近代民族复兴运动之间,均存在着历史的内在联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继承与光大。中国共产党在辛亥革命的基础上奠定中华民族复兴之基,找到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6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025届高三单元定向检测卷·历史(五)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