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联考
[扎鲁特一中银川四模]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答案(历史)
2024-05-31 15:08:13
40
[扎鲁特一中银川四模]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二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答案(历史)
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B项正确。西欧文化起源于希腊罗马,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基督教会的教化功能,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基督教会维护西欧的封建统治,排除D项。12.C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大臣崔承老主张学习中国文化不可不遵,但是地方习俗不一,风俗各异,变起来非常困难,所以主张有选择性地学习中国文化,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崔承老主张选择性地学习中华文化,并不是要求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排除A项;该官员主张有选择性地学习中国文化,没有提及推进社会变革,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并不是强调文化交流的必要性,排除D项。13.A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美洲形成的克里奥尔语是以非洲土著语为主干,而且吸收了西班牙语和法语的一些成分,而非洲土著语、西班牙语和法语能够影响到美洲主要是由于人口迁移,非洲和欧洲人口迁移到美洲,带来了这样的结果。体现出人口迁移促进了文化融合,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人口迁移带来的文化融合,“趋于消除”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世界格局,排除C项;18世纪时,欧洲殖民国家依然具有文化优势,排除D项。14.C根据材料可知,伊斯兰教国家,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企业会按照当地风俗供应特定产品,可口可乐根据中国十二生肖等文化特色,推出生肖产品,这些都顺应了当地消费者的风俗和文化情感需求,说明文化心理影响市场行为,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文化交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顺应了当地消费者的风俗和文化情感需求,文化扩张说法错误,排除B项;“消除”说法绝对,排除D项。15.A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认为蒙古西征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那样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也就是说蒙古西征让那些比较封闭的地区融入了东西方大交换这个贸易圈中,开发了新的地区,促进东西方交流,所以与其观点最近的是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故A项正确。元代以前就存在中国与西亚的直接交往,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开发了新的地区,促进东西方交流,没有涉及人地矛盾,排除C项;蒙古西征是通过武力方式进行暴力征服,故中欧友好关系的说法与蒙古征服的方式不符,排除D项。16.C根据材料“参加过一战的华工成为声援五四运动的重要力量,后来有的还转变为无产阶级革命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参加一战的华工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回国后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据此可知,一战客观上助推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参加一战的华工传播马克思主义,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排除B项;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排除D项。17.(1)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4分)(2)示例:材料认为“全球化促成全球性的人类文化繁荣”,我认为这个观点存在片面性。(2分)阐述:近代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逐渐深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促进了世界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但也对多样性的世界文化造成了严重破坏,例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使南美洲的玛雅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在当前,作为强势文化,欧美文化对于全球各国文化的渗透与入侵,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特有的民族文化造成冲击。(8分)综上所述,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应当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评析:清朝前中期,南北粮食的运输几乎全靠漕运,运河漕运关系到清政府的经济和安全。因此,清政府制定了堵渠口的法规,并严厉打击偷放卫水的行为。这些措施虽然在短期内保障了漕运的畅通,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运河航运与农业灌溉之间的矛盾。清政府只求保全和王朝命运息息相关的漕运,忽视了沿河民众的灌溉需求和利益。这种忽视民生的做法,容易引起民众的不满和反抗,潜伏着社会动荡的风险。(9分)清朝后期,黄河改道冲毁运河堤岸,运河完全失去了作用。加之太平天国和捻军势力威胁运河航运安全,漕运已经难以为继。因此,清政府废漕折色,改行海运和铁路运输。鸦片战争后,开放港口带来的贸易发展,汽轮逐渐代替帆船,铁路建设的兴起都为清政府废河运改海运和铁路运输提供了条件。这一转变不仅适应了新的交通和经济形势,也体现了清政府在面对内外压力时的务实调整。(9分)19.(1)特征:承袭了希腊的传统;与东方文化交融。(4分)成因:亚历山大的武力扩张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东西方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借鉴。(4分)(2)作用:破坏了欧洲的封建传统文化,加速了封建主义的瓦解;传播了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激发了法国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了被征服国家的民族意识,民族主义得到发展;《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制定民法典的蓝本。(10分)【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本文标签:
【在小程序中打开】
搜索一下,直达结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