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进联考]吉安市2024届高三六校协作体5月联合考试试题(语文)

207

[上进联考]吉安市2024届高三六校协作体5月联合考试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江西吉安六校联考
    2、吉安市2024年高二下学期联考
    3、吉安市4月联考2024
    4、2023-2024吉安六校联考试卷
    5、江西吉安2024年高三期末联考
    6、2023-2024江西省吉安市高三联考
    7、吉安市2024重点中学五校联考
    8、吉安市2024高三期末考试
    9、2024吉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10、2023-2024吉安五校协作体联考
于君前。”管仲进,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日:“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庄公日:“封于汶则可,不则请死。”乃遂封于汶南,与之盟。桓公归而欲勿予,管仲曰:“不可。许之而不子,不可谓信。予之,虽亡地,亦得信。以四百里之地见信于天下,君犹得也。”庄公,仇也;曹刿,贼也。信于仇贼,又况于非仇贼者乎?夫九合诸候,一匡天下,从此生矣。管仲可谓能因物矣,以辱为荣,以穷为通,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节选自《吕氏春秋·贵信》)材料二: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故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又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自王道休明,十有余载,威加海外,万国来庭,仓廪日积,土地日广。然而道德未益厚,仁义未益博者,何哉?由乎待下之情未尽于诚信,虽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终之美也。昔贞观之始,乃闻善惊叹;暨八九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之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昔时之豁如。寒谔之辈,稍避龙鳞;便佞之徒,肆其巧辩。谓同心者为擅权,谓忠谠者为诽谤。故强直者畏擅权之议,忠谠者虑诽谤之尤。正臣不得尽其言,大臣莫能与之争。荧惑视听,妨政损德,其在此乎?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干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乎?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节选自《贞观政要·诚信》)【注】①戮于君前:死在您面前,意即“和您同归于尽”。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管仲A霸者B之良佐秘犹能慎D于信任E也如此圃况乎G为四海之大闻君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钧,文中指同样、一样,和《齐桓晋文之中“吾力足以举百钓”的“钧”意思不同。B.穷,文中指困窘、处境困难,和《屈原列传》中“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的“穷”意思不同。C.尤,文中指责备,和《答司马谏议书中“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的“尤”意思不同。D.知,文中指了解,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不吾知也”的“知”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齐国大军压境的危急形势,鲁庄公听从曹刿的建议,以要挟的手段逼迫齐桓公签订了两国以汶水为边鬼的盟约。B.齐桓公回国后,想不履行和鲁国签订的盟约,但遭到管仲的反对,管仲认为答应了给鲁国土地却不给,会失去诚信。C.魏征认为,唐太宗政绩卓著,但在道德,仁义方面有所欠缺,这是由于唐太宗对待臣下未尽于诚信,不能善始善终。魏征指出,上下相互信任形成君尽礼、臣竭忠的君臣关茶心常重要,管仲就曾批评齐桓公未能D.信任臣子而妨害霸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曹刿按剑当两陛之间曰:“二君将改图,毋或进者!”(4分)(2)自兹之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容,非复昔时之豁如。(分)14.材料一说“虽失乎前,可谓后得之矣”,请概述“失平前火后得之分别指什么。(3分)高三·语文第6页(共8责)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