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15(第15套)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五)5试题(语文)

39

国考1号15(第15套)2024届高考适应性考试(五)5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国考1号5语文答案解析
    2、2023-2024国考1号5答案
    3、2024年国考1号5答案
    4、国考一号2024
    5、国考1号5语文答案2024
    6、2024国考一号5
    7、2023-2024国考一号5答案
    8、2023-2024国考1号4答案
    9、国考1号4语文2024答案
    10、国考一号5·语文答案2024
材料一:元和年间,进士李贺擅长作诗。韩愈非常赏识看重他,常常在官宦之间加以赞誉,李贺因此声名远扬。当时相国元稹年纪已老,他是以明经科及第的,也常常在写诗上下功夫,一直希望能结交李贺。有一天他带着礼物上门拜访,李贺不接纳他的名帖,叫仆人对元稹说:“你是明经科及第,来看我做什么?”元稹没再说什么,羞惯地离开。后来元稹任左拾遗,制策登科,渐渐做到了重要的职位,等到他当上了礼部郎中,就说李贺的祖父李祢的名讳是“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因此李贺应当避讳)不应当参加进士考试。李贺也因为为人轻薄被他人排挤,仕途不顺,无法登第。韩愈爱惜他的才华,为他写了一篇文章《讳辩录》来明辨,但是最终没有成功。材料二:我写信给李贺,劝勉他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李贺如去参加进士科考试就会考中,所以和他争名的人就攻击这件事情,说:“李贺父亲名晋肃,李贺不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才是对的,劝勉他考进士的人是不对的。”听到这种议论的人没有仔细想,就异口同声,跟着附和。皇甫湜对我说:“如果不把这件事说清楚,你和李贺将要蒙受坏名声。”我说:“是这样的”。《礼记》上的规定说:“名字的两个字不必都避讳。”解释的人说:“孔子的母亲名‘征在’,这是说如果说‘征’就不说‘在’,说到‘在’就不说‘征’。”《礼记》上的规定又说:“不避讳声音相近的字。”解释的人说:“说的是像‘禹’和‘雨’、‘丘’和‘蓲之类的字就是这样。”现在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李贺去参加进士科的考试,是违犯了名字的两个字不必都避讳的规定呢?还是违犯了声音相近的字不避讳的规定呢?父亲的名字叫晋肃,儿子就不能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假如父亲名“仁”,儿子就不能做人吗?避讳这个规定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制定礼法制度来教化天下的人,不就是周公、孔子吗?周公作诗不避讳,孔子对人名的两个字也不都避讳,《春秋》也不批评不避讳人名声音相近的字。周康王钊的孙子,实际上就是昭王。曾参的父亲名皙,曾参不避讳“昔”字。周朝时有个人叫骐期,汉朝时有个人叫杜度,他们的儿子应怎样避讳?是为了避讳和名字声音相近的字,就连他们的姓也避讳了呢,还是不避讳和名字声音相近的字呢?汉朝避讳武帝的名,把“彻”改为“通”,但没有听说为避讳把车辙的“辙”改作别的字。避讳吕后的名,把“雉”叫做“野鸡”,可没有听说为避讳把治天下的“治”改作别的字。现在上奏章和下诏谕,没有听说避讳“浒”、“势”、“秉”和“饥”字。只有宦官宫妾才不敢说“谕”字和“机”字,认为说了就是触犯皇上。君子著书做事,应该遵守什么礼法呢?如今,无论是考据经典、质正律文还是查核国家典章,李贺参加进士应试,到底是可以还是不可以呢?大凡孝敬父母能像曾参那样,就可以免遭非议了:做人能像周公、孔子那样,也能达到境界的顶点了。而现在的读书人,不致力于学习曾参、周公、孔子的行为处事,却要在避讳亲人的名字上,去超越曾参、周公、孔子,真是太糊涂了。周公、孔子、曾参毕竟是无法超越的,在避讳上超越了周公、孔子、曾参,竟然去向宦官、宫女看齐,那岂不是宦官、宫女对亲人的孝顺比周公、孔子、曾参还要好了吗?15.D(“砍柴归来的丈夫觉得女子妩媚多姿”错,“相”在此处是动作偏指一方,“相媚妩”是说女子向丈夫展示妩媚之姿;“齐鲁的姬姜两家的贵族妇女和她相比也黯然失色”是作者的观点,而非丈夫的看法)16.认同第二个观点。①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种妆扮源自吴王时的宫妆,代代相传,遗民们至今还怀念着故主,表现了当地民风淳厚:②承接上文,既对女子古色古香的装束加以总结,又点出了历史渊源,使诗歌富有文化底蕴:又可与结句的议论呼应:(此点答出任意一处,即可给2分)③这是作者在描写中间插入的议论,使诗歌的表达方式更丰富,使诗歌在形象之外又有一定的理趣。④诗中既有描写,又有此处的议论,诗歌章法摇曳生姿。(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