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联考
高三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二)2历史(吉林)试题
2024-03-23 12:38:21
36
高三2024年吉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二)2历史(吉林)试题
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24年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试卷预测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作者:南宁三中教师马志民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将大家庭拆分成小家庭,促进了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的发展,这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增加政府财政收人,C选项正确:土地私有制是在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全面承认土地私有的措施中确立的,排除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选项;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是无法阻断土地兼并的,故商鞅变法的“分户令”,虽形成了大量的个体小农,但不能阻断土地兼并,排除D选项。2.D【解析】材料所述“县官”一词在秦汉以后文献中大量出现,表明了郡县制普遍实施,郡县制的普遍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折射出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故选D选项;春秋战国时期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排除A选项;秦汉时期史书中出现“县官”一词增多,只能说明郡县制的普遍推广,无法体现秦汉对史学的重视,排除B选项;商周时期没有实行中央集权,排除C选项。3.A【解析】根据材料“政府还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所制定的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的剥削为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建立之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编户齐民”的政策,其目的在扩大政府掌握的人口,为其提供稳定的赋税与徭役来源,这稳固与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A选项正确;材料主旨为“隋朝的户籍管理”,而“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符材料主旨,排除B选项:稳定的户籍管理有利于稳定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排除C选项:根据材料“所制定的税额比世家大族对其佃客的剥削为轻”可知,该政策抑制篆强势力的扩张,排除D选项。4.B【解析】根据题表中数据可知,1009一1275年通过地方州试录取为举人的比率(拟录举人总名额/近几届州试考生平均人数)大幅降低,这是因为州试考生人数大幅增加,这说明宋代地方上更多人能够接受教育并参加地方州试,这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B选项正确:宋代地方参加科举州试人数不断增加,表明宋朝门第观念渐趋淡化,这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排除A选项:宋朝虽然取士不问家世,但并不排除世家子弟人仕,世家子弟也可以通过科举人仕,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考试程序,也没有与其他朝代比较,无法得出考试程序更加公平,排除D选项。5D【解析】根据材料“蚕关门”“蚕开门”可知,嘉兴府的风俗与养蚕业有关,说明养蚕业在当地占据了主导地位,嘉兴府的传统衣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由侧重传统粮食生产向侧重种桑养蚕业转变,D选项符合题意、正确: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选项;材料提及的习俗中对于治蚕的各种认识和行为,是经济生活变化的反映,并非迷信,排除B选项:材料没有涉及丝织业,也没有涉及雇佣劳动,排除C选项。6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一些西方科学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让中国人能直观地了解和学习,这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在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科技的愿望,这是对西方列强侵略挑战的回应,D选项正确;“西学东渐”在明代就已出现,排除A选项;材料没有中国科技体制的相关信息,排除B选项;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发生在祥务运动之前,排除C选项。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3页)[2024广西名校卷-1】【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标签:
【在小程序中打开】
搜索一下,直达结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