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四)4语文(全国卷)试题

49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试(四)4语文(全国卷)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百师联盟第四次联考语文
    2、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四全国卷语文
    3、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四语文
    4、2024百师联盟高三冲刺卷四
    5、百师联盟2024高三冲刺卷四语文全国卷
规定的诗体,律诗凭借什么力量又能突破它的影响,完成自身的演进与变革呢?答案只能是当时诗坛趋向自然流露的巨大浪潮给予了这解放的力量。那解放的语言,奔放的情操,新鲜的旋律,蒙迈的抒情,构成了磨诗最鲜明的色调。律诗是依靠这个力量才从排律中解脱出来,因此比起排律来要洗炼得多、飞动得多,而这又正是与绝句、七古的特色一脉相通的。⑤绝句、七古、律诗都是唐诗高潮中的新生事物。绝句虽然最为短小,却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它是最接近于歌的,最有别于散文的,最“天然去雕饰”的。它登上诗坛,意味着诗歌语言的完全成熟而归真返朴,是唐诗高潮中最鲜明的一颗明珠,最突出的一个标志。(摘编自林庚《略谈唐诗高潮中的一些标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绝句来源于民歌,它的涌现成为诗坛上一个新的突破,也体现着歌的复兴。B.为了追求新鲜活泼的艺术形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采用了九首绝句接连而成的形式。C绝句登上诗坛,其语言的纯净化与充沛自如的飞跃性,标志着诗歌语言完全成熟。D.绝句、七古、律诗在歌的传统上一脉相通,它们作为新生事物,在唐诗的高潮中大显身手。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绝句涌现之于唐诗的意义领起全文,也以此收束全文,首尾呼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圆和。B.文章以《春江花月夜》《古从军行》的换韵为例,意在论证绝句、七古的成熟标志着唐诗的高潮。C.第四段结尾运用设问引人思考并提出观点,指出主张自然的创作倾向促使律诗打破了排律的桎桔。D.文章从绝句本身、绝句与七古和律诗的关系等角度展开,论述了绝句在唐诗高潮中独一无二的地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伶人演唱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的记载可以佐证歌的传统在唐时复兴。B.我们可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领略诗歌语言的飞动和洗炼。C.《登高》一诗的颔、颈两联体现了律诗对排律的删繁就简、继承突破。D.《涉江采芙蓉》一诗具备解放的语言、新鲜飞动的旋律和真挚的抒情。(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之态。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我所谓的“持续性”,有些是时间的持续,有些是在空间转移的持续。.但是由于作品本身或者观赏者,由一个空间逐步转入另一空间,同时也具备了时间的持续性,因而成为时间与空间综合的持续。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它们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音乐中的主题和变奏,就是在时间持续的过程中,通过重复和变化,而取得统一的例子。在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中,我们可以听到持续贯串全曲的、极其朴素明朗的“鳟鱼”主题和它层出不穷的变奏。但是这些变奏又“万变不离其宗”,即主题。水波涓涓的伴奏,也不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