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N]六试题

51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N]六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全国100所名校高三AB测试示范卷教学A.变革治国主导思想B.宣扬秦国文治武功札记C.彰显皇权至高无上D.拉拢关东六国士人【解题分析】由材料中“男女礼顺”“饰省宣义”“孝道显明”等信息可知,秦始皇东巡刻石中宣扬的是“礼”“义”“孝等思想,这是秦始皇试图以文治天下,“兴太平”,拉拢关东六国士人的举措,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秦朝治国的主导思想是法家思想,并未发生变革,排除;B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所述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答案D8.西汉政治家徐乐指出:“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这一观点可用于说明A.秦末农民大起义原因的多样性B.陈涉起义得到诸多势力的支持C.秦末中央对地方控制趋于瓦解D.秦二世昏庸无道激化阶级矛盾【解题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徐乐认为,君主不体恤百姓、统治者不了解百姓的疾苦、政治腐败等都是陈涉起义的原因,即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具有多样性,A项正确。B、C两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D项对材料理解比较片面,排除。【答案】A9.下图所示内容摘自江陵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这些法律条文说明了《捕律》云:“捕从诸侯来为间者一人,拜爵一级,有(又)购二万钱。不当拜爵者,级赐万钱,有(又)行其购。”《贼律》云:“来诱及为间者,磔。”A.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集权B.中央与诸侯王存在对立关系C“七国之乱”处于爆发边缘D.汉初继承了秦朝残暴的律法【解题分析】由材料中“汉简”“捕从诸侯来为间者一人,拜爵一级”“来诱及为间者,磔”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材料中对抓到诸侯国奸细的人重赏,抓到的奸细则处以严酷的磔刑的法律条文折射出中央与诸侯王存在对立关系,B项正确。A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且在郡国并行制下,威胁中央集权的是王国势力,而不是郡县,排除;C、D两项表述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答案】B10.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八月,邛成太皇太后去世,三辅官吏借办理丧事之机谋利。汉成帝听说后,要求丞相薛宣予以审理,但是以薛宣为首的朝廷官员不肯据实处理。这一事件折射出A.地方势力的膨胀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C.当时皇权的衰落D.社会风气日益下滑【解题分析】由材料“但是以薛宣为首的朝廷官员不肯据实处理”可知,汉成帝的命令得不到丞相的认真执行,这反映出当时皇权已经衰落,C项正确。A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答案C11.《汉书·儒林传》所载212名西汉著名文士中,有籍贯可考者191人,其中鲁国31人,其次是琅琊郡19人,东海郡17人,齐郡12人。此四郡约占有籍贯记载之文士的41.4%,而鲁一地就达16.2%之多。材料表明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推动了儒学传播B.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影响儒学的发展C.汉代政治重心与文化中心出现了偏离D.齐鲁处于全国文化与学术的优势地位【解题分析】由材料“此四郡约占有籍贯记载之文士的41.4%,而鲁一地就达16.2%之多”可知,在西汉,山东滨海一带仍人文渊薮,名士辈出,这也说明当时齐鲁地区在全国有着文化与学术优势,D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时间不符,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而材料讲述的是整个西汉时期,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说法在材料【24.G3AB(新高考)历史-R-必考-QGA】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