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2023届模拟试卷(二)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 CD C BA B D B D ABADC A1.D【解析】B集团是世界化工巨头,资金雄厚,技术水平高,我国华南的石化基地在资金和技术水平上不占优势,故资金和技术水平不是影响其生产线转移的主要因素,①③错误;该石化基地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某海岛,位于沿海,且临近中国大陆,海陆交通便利,②正确;该石化基地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有利于承接B集团的产业转移,④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③错误,②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2.C【解析】该石化基地接受B集团产业转移需要新建工厂,可能会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即使B集团全额投资,也不可能减少基础设施投资,A错误;B集团技术水平较高,其生产线和生产工艺流程可能与国内不同,可能会增加工人培训成本,B错误;该石化基地以石化产业为主,B集团是世界化工巨头,故该石化基地接受B集团产业转移不会改变区域产业体系,D错误;B集团是世界化工巨头,资金雄厚,技术水平高,该石化基地接受B集团产业转移后有利于优化石化产业结构,C正确。故选C。3.D【解析】由图及材料可知,独立型小城镇离中心大城市较远,处于乡村腹地,与其他两种小城镇相比腹地范围大协作能力差。独立型小城镇地处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由于远离大城市,独立型小城镇的流动人口较少。综上所述,D对,排除A、B、C。故选D。4.C【解析】由图及材料可知,网络型小城镇之间交通联系密切,应当立足此项优势,进行差异化分工,打造特色产业集群,C对;依附型小城镇位于大城市边缘,最适宜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以及吸引逆城镇化引起的人口迁移,A、[错;独立型小城镇是广大乡村地区的中心,可以吸引乡村腹地人口定居,B错。故选C。5.B【解析】随着区域快速交通线网的完善,地处偏僻乡村的独立型小城镇逐渐融入交通线网的产业分工系统中,成为网络型小城镇,B对;独立型小城镇远离大城市,很难成为大城市边缘的依附型小城镇,C错;依附型小城镇与大城市距离较近,随着城镇化及交通的发展,可能成为大城市市区的组成部分,A、D错。故选B。6.A【解析】图中降温幅度区域主要有大兴安岭、东北平原,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格局的分布,A正确;图中降湿幅度区域纬度位置差异不大,B错误:图中降温区域如东北平原同一个区域距海距离相近,但是降温幅度不相同,(错误;该区属于同纬度地带,此时都受到北风的影响,D错误。故选A。7.B【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上空形成了一个锋面气旋,甲地为4℃,同时甲地又位于冷锋的冷气团一侧,所以降水主要是降雨而不是降雪,车辆出行难度不大;乙地一侧为暖锋的冷气团一侧,易形成降水,图示气温为一2℃所以降雪概率大,车辆出行难度大,B正确;由图可知,丙地位于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但气温高于0℃,降雪概率较小,车辆出行难度不大;丁地盛行西北风,其性质干燥且寒冷,不易产生降雪,车辆出行难度不大。故选B。8.D【解析】据等压线可判断出渤海西部区域为低压槽,南部为高压脊,根据风向,可判断出渤海北部吹南风,即向岸风,且该处等压线较密集,风速较大,因此风暴潮最明显,D正确。9.B【解析】大规模流转地块(33.33hm以上)主要分布于北方千旱半千旱区、东北平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区,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东北平原区热量条件差,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海平原区人口密集。故选B。10.D【解析】土地肥力、灌溉条件、交通条件等因素对流转耕地租金影响显著,但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地肥力、灌溉条件和交通条件都比较差,土地租金水平本应较低,但因当地农户倾向种植蔬菜、瓜果等特色经济作物,特色农业发达,农地的专用性较强,造成流转的交易费用较高;黄淮海平原区耕地自然条件优越,耕地租金较高,种植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耕地流转之后有较大比例的土地用于蔬菜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生产。故选D。11,A【解析】改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以缓解地租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高租金地块的增加会导致土地“非粮化”甚至“非农化”利用增多,亟需建立覆盖全国的规模化流转租金监测制度并进行监管;从转出土地的农户角度看,租金降低削弱了农户转出土地的积极性,不利于实现土地规模化,增加了撂荒的可能性,进而可能影响粮食产量;从转入土地的规模农户角度看,租金上涨增加了农场用地的成本压力,对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故选A。12.B【解析】油气藏的形成是下部烃源岩的油气通过断层裂缝和地下岩浆通道岩壁向上运移直至盖层或圈闭,在储集层中聚集形成的。④位于烃源岩,①位于盖层,③位于花岗岩层,都没有形成油气藏的条件,因此排除A、C、D地理试题参考答案(雅礼版)一1②位于储集层,上部为盖层,且两侧为断层和花岗岩组成的地下岩浆通道,具有完好的圈闭,利于油气在此富集。因此选择②。故选B。13.A【解析】由图文材料可得,岩浆侵入形成的地下岩浆通道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油气聚集晚于岩浆侵入,因此A正确;图中岩层基本水平,无明显背斜构造,故B排除;盖层可以阻止油气运移,应该是致密少孔的,因此C排除;③处岩石为岩浆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矿物结晶颗粒大,D排除。故选A。14.D【解析】整体上土壤质量含水量10月>9月>8月>7月>6月>5月,但各深度并不是这样的规律,A错误;7月份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深度增加大致呈现出现增加一降低一升高一降低趋势,B错误;7月份降水对地下水有较多补给,依据是相比较于5、6月,7月整体质量含水量变高,特别是中深层含水量较5、6月多,是降水增多及下渗增多的影响,因此C错误;7月份土壤质量含水量浅层土低,主要原因是气温高蒸发多及植物旺盛生长吸水较多,D正确。故选D。15.C【解析】在生长季前期,刺槐主要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中期主要利用中层土中的水;后期对中层水利用率略大于浅层,A错误。在生长季前期,丝棉木主要吸收中层水,此时土壤水分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浅层土中,刺槐竞争水分能力强,说明刺槐浅层根系多,吸水能力强;同时说明丝棉木浅层根系较少,根系主要分布于中层,竞争优势主要在中层,B错误。中期,丝棉木主要吸收浅层水,后期对中层水利用率略大于浅层;在土壤水分含量较小的月份(生长季前期),刺槐和丝棉木主要通过水分利用空间上的差异来应对干旱,维持自身的蒸腾耗水,这种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率差异是两种植物与该地区干旱环境协同进化的反映,C正确。9~10月刺槐和丝棉木进入生长季后期,生物生长较慢,因此竞争不激烈且总耗水较少;并且从图1也可看出9~10月总耗水量较少,D错误。故选C。16.A【解析】刺槐和丝棉木混交林的研究结果启示:遴选植物时要选择互补性强的植物,不仅利于植被恢复,而且减少对同一深度水资源的消耗进而产生生态问题,A正确:固沙植物遴选应考虑树木的习性和根系结构等,并不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