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三试题

42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三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二全国©0所名校高考模拟金典卷“在1945年3月到1946年3月进行的第三次选举中,参加选举的选民平均占选民总数的82.5%”等信息可知,在抗日根据地举行的三次民主选举中,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这反映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高涨,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人民民主专政原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31.答案A解题分析由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资金净流出量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工业化的资金来源是农业积累,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出以后,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降低,农业资金净流出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不断下降,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成功,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32.答案D解题分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文主义者一般主张改良教会,而新教改革家则是中世纪教会的彻底改造者,即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待教会的态度不同,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两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排除;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兴起的经济基础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排除B项;文艺复兴主要发生于14~16世纪,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当时的欧洲处于手工工场时期,社会环境基本一致,排除C项。33.答案A解题分析由材料中“对立的矛盾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两个国家(英德)的相对地位之中”“除非德国自愿牺牲这些利益,使它失去自己的大国地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爆发前,英德两国矛盾日益激化,主要表现为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损害了英国的既得利益,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说法片面,当时德国的海军实力并未超过英国,排除;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于二战时期,排除D项。34.答案B解题分析由材料中“列宁看到,当时的苏俄并不能离开商品经济”“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直接消灭商品经济的做法在俄国行不通,因此,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的新经济政策是顺应俄国发展需要的,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当时俄国尚未确立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列宁的观点并未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而是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排除。35.答案C解题分析由材料“长臂管辖’是指美国政府依照其国内法律对外国公民、公司法人乃至政府部门实施的域外管辖”可知,美国利用其国内法律干涉外国公民、公司法人乃至政府部门的行为实质上是霸权主义的体现,这种行为不利于国际关系的良性发展,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D两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1.答案(1)表现:形成专业性的工商业城市;城市商业规模大;出现众多商帮,商业经营活跃;商业税收成为财政重要来源。(6分)(2)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地区内部生产不足的驱动;海外贸易的发展。(5分)特点:股份制公司是重要的组织形式;政府支持与民间投资相结合;注重海外殖民争夺。(6分)(3)中国:商业资本深受封建制度的束缚,缺乏发展壮大的内外部动力;商业资本未能做大,不能带来更多用于生产的资本(即生产资本),无法促进新经济因素健康成长,未能促进社会转型。(4分)西欧:商业资本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具有发展壮大的内外部动力;通过殖民扩张与争夺,参考答案(十三~十八)第11页(答案共18页)【23·JD·历史-GS
本文标签: 100所答案 示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