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F-XKB-L(三)3历史试题

42

2024届新高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F-XKB-L(三)3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5.(1)阶段清末: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意识迸发。原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实现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2)基本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称谓;统一国家之下各民族自我管理之权;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意义:促进了国共合作,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战;推动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解析】(1)阶段:根据材料一“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观念”可知清末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观念;根据材料“革命派迅速放弃了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的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可知辛玄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根据材料一“极大地激发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整体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可知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意识迸发。原因: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后,《义勇军进行曲》问世,‘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的悲愤歌声”可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书》,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材料二“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整体力量用语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最强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制定了全民族杭战的方针,在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逐渐提高。(2)内涵:根据材料二“‘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称谓”可知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称谓;根据材料二“在统一的国家之下,少数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可知统一国家之下各民族自我管理之权;根据材料一“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整体力量用语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最强音”可知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意义:根据材料二“团结中华各民族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图存”可知促进了国共合作,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根据材料二“在统一的国家之下,少数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可知,密切了中国共产党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利于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抗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创造性的开拓了马列主义的民族概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根据材料二“中华民族作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整体力量用语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最强音”以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整体意识的提升推动了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2023/1/700:01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