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联盟 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上)·(一)1语文(新高考)试题

71

九师联盟 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上)·(一)1语文(新高考)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下)一语文试题
    2、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语文
    3、九师联盟2023-2024高三核心模拟卷(中)语文
    4、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中)
    5、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上)语文(一)
    6、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
    7、九师联盟2023-2024年高三核心模拟卷
    8、九师联盟2023-2024高三核心模拟卷下二
    9、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下)
    10、九师联盟2024至2024学年高三核心模拟卷
衢州市2022年6月高二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试卷语文命题:何其平徐成辉刘强王守平审题:张晓珍考生须知:(与答题卷上的要求一致)1.全卷分试卷和答题卷。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上交。2.试卷共8页,有四大题,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3.请将答策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块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几数万本,始得其真”。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