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月考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新高考无角标]语文试题

81

衡水金卷先享题·月考卷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新高考无角标]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C.诗人由室内而想到室外,霧淞兆丰年,虚实相生,趣味、诗韵俱存,使诗歌内涵丰富,境界由小到大。D.诗歌通过“清”与“淡”、“一”与“千”、“暖”与“寒”的对比,寄情于物,借景抒怀,突出国泰民安的景象。【答案】B【解析】“自己在寒冷的天气里有温暖干净的住所,诗人感到欣慰满足”错误。诗句“邑龙无警里闾安”的意思是“民间百姓生活安定,治安很好,根本不需要警卫”,此句写里闾安定,透露出诗人作为治理一方的父母官的欣慰之情,不是表明“自己在寒冷的天气里有温暖干净的住所,诗人感到欣慰满足”。12.透过全诗,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全诗写诗人在冬夜里的感受和心境,诗中寄托诗人安逸闲适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心系百姓、责任感强的地方官员形象。(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8分)小雪后书事陆龟蒙时候频过小雪天,江南寒色未曾偏。枫汀尚忆逢人别,麦陇唯应欠雉眠。更拟结茅临水次,偶因行药到村前。邻翁意绪相安慰,多说明年是稔年。【注】①陆龟蒙:字鲁望,号甫里先生,出身苏州官僚世家。本诗大致写于诗人归隐甫里期间。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的首联点明了时令气候,写小雪时节,江南的寒色如约而至,一点都没有偏差。B.回忆虽好却适逢别离,麦陇虽整但独缺雉眠,从中隐隐透露出世事不尽如人意的感伤。C尾联写邻翁察觉到诗人对小麦收成的忧虑,劝解他不要担心天气,明年一定是个丰收年。D,全诗即事生情,情寓事中,通过看似平淡的叙述,委婉曲折地表达出了诗人的心声。【答案】C【解析】“邻翁察觉到诗人对小麦收成的忧虑”错。诗人并没有对小麦收成的忧虑,而是表达了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领联)以及渴望构筑一个可以寄托精神的家园的想法(颈联)。14.作者本是诗人,却因行药来到村前。试比较本诗颈联和杜甫《旅夜书怀》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情感表达的异同。(6分)【答案】相同点:都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杜诗反话正说,写自己声名因文章而著,可这违背了自己(施展政治抱负)的初衷;又写自己休官表面上是因为年老体衰,但现实却并非如此(是受人排挤)。表达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陆诗写自己因为偶然间行医问药才来到村前,作为出身官僚世家的诗人来说,仕进才是诗人的追求,而现在却只能行医问药,含蓄地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不同点:同样表达对现状的不满,杜诗蕴含不平之气,并且语气更为强烈。如“岂”和“应”一反问、一肯定,虽未言明原因,但对诗人而言,闻名不应该因为文章而应该因为仕进,休官也不是仅因年老体衰而是因为受人排挤的答案已呼之欲出。而陆诗语气更为平和,用“行药”的行为和自身身份的反差来引人深思,另外,打算在水岸边筑庐而居的想法也透露出诗人远离尘世、归隐田园的愿望。(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8分)燕居即事①韦应物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阅。【注】①本诗大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燕居:闲居。②北窗: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紧扣“燕居”展开描写,竹、兰既是两种客观景物,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描写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清幽宁静,无人来访。C颈联写太阳久久没有下山,夏木仿佛也为之郁结,感慨百无聊赖,时光漫长。D.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转换,正可谓“妙在淡然不着痕迹”。,·68·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