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联盟]2024届9月高三开学考(LG)语文试题

57

[九师联盟]2024届9月高三开学考(LG)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九师联盟高三4月联考语文
    2、2023-2024九师联盟高三四月语文
    3、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4月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
    4、2024九师联盟高三四月质量检测巩固卷语文
    5、九师联盟 2023-2024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6、2024九师联盟高三开学考试
    7、九师联盟2024高三4月质量检测语文
    8、2023-2024九师联盟高三四月联考语文答案
    9、2024年九师联盟高三4月联考
    10、2024九师联盟高三4月联考
地淡出,“语体文”的表现不免失衡。我们看蒋光慈、胡也频等人的写作,苏联译本的影子深深,那些辞章里多了意识形态的影子。这时候,在流行的文学里,词语背后的历史感弱化,“语体文”开始有了翻译腔,未能保持古老汉语的质感。翻译文体脱离母语的根,导致了表达的平庸。直到八十年代,翻译腔依然在文坛盛行,当代许多走红的作家,都是在翻译腔中长大的,作品的辞章之美颇为稀少。王小波曾感叹傅雷、穆旦的译文之美,其实是对于当时流行的翻译文体的挪揄。翻译也是创造,有时乃是写作风气的引领者。从鸠摩罗什、玄奘到鲁迅、穆旦,已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的劳作使汉语多了流动性和暗示性,智性也得以生长。不过遗憾的是,今天的翻译家与小说家,对于译介之道中的文之道,大多不太注意了。(摘编自孙郁《译介之道与文之道》)材料二:鲁迅曾把翻译比作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为人间窃火:那么,当年那些为西学东渐推波助澜的翻译家便是名副其实的“窃火者”。1931年,在上海文化界为鲁迅举行的五十岁生日庆祝会上,美国小说家兼新闻记者史沫特莱女士问秋斯,中国文化人为什么把精力和时间用于翻译外国作品,不多从事自己的创作呢?秋斯回答:“中国的文学传统与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中间有一段很远的距离,不多介绍先进国家的名著,供中国青年作家取法,中国的新文学不会凭空产生出来”。后来秋斯在《鲁迅先生对我的影响》一文中又做说明:“诚然,世间没有哪一种名著是模仿得来的,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治是模仿成功的。不过这是论结果,不是论过程”:“落后国家要想追上先进国家,不能不先之以模仿,追到一定的程度,然后才能清算这个模仿阶段,从一般性到特殊性”。秋斯比喻说,这就像“供模仿的仿影和字帖,在初学时期显然是不可少的”。秋斯说:“一个负责的译者,不但要通晓语文,还要具有与原作者同等的或详尽的想象力或表达力。就这一点来说,翻译就是创作。因为生活经验或文学修养因人不同,尽管两个作家写完全相同的事物,写出来的东西也会很不相同”。(摘编自凌山《“窃火者”的路一董秋斯与翻译》)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林纾推崇汉唐时代的文章,选择古文翻译域外的作品,在实践中不能保持纯正古文特色。B.周氏兄弟译介域外文学作品时,以六朝之前古文对应外来思想与审美,后经改变慢慢被读者接受。C.用文言写作与翻译,可弥补俗语在提高读者智性、增强文学表达美感方面的不足。D.翻译亦是创作,对优秀的译者来说,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良好的文学修养是必备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但丁的写作引入意大利俗语调适词章,使之成为新雅言,丰富了自己的母语,这也积极影响到了中国翻译家的努力。B.直译的方式,不但能克服汉语的局限,丰富文学语言,还帮助读者改变阅读习惯,对其思维的突围性的培养也有益。C.王小波感叹傅雷、穆旦的译文之美,其实是对当时文坛的当红作家创作中表达平庸,作品缺乏辞章之美的强烈不满。D.近代以来翻译家作为“窃火者”的重要作用,不仅在于对西学东渐的促进,而且对语言创新发展的推动也是突出的。湖北省新高考联考体*语文试卷(共8页)第2页2/8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