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考试试卷

39

河南省郑州市基石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高二单元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BBBAA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CABDDDBCABCCDD二、非选择题31.(18分)(1)参考一:符合史实。(2分)说明:汉武帝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荀悦是东汉人,东汉未实行分封制。秦汉以后,历朝均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偶有分封,但也和西周分封制有本质的不同。(任答两点4分)参考二:不符合史实。(2分)说明:西晋初年,晋武帝分封同姓诸王,酿成“八王之乱”;明初统治者封建藩王,导致“靖难之役”的叛乱。(4分)(2)(观点2分,结论1分,但不能与观点重复,围绕背景、和分封制比较优势、影响等进行论证(每点3分)。)建议:答题时以材料为依据,阐述由分封制发展到郡县制的历史必然性,相较于分封制的缺陷,进一步阐释郡县制的有及其进步性即可。观点示例:郡县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必果。郡县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发赶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图强的产物,是中央集权发展的成勿,是大一统国家的基本的地方行政制度。(2分)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不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而危及中央,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郡县二级管理体制,使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直接便捷,利于确保政令的畅通;郡县制的实施,改变分封制造成的分权体制,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这一制度也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基本沿用。(2分)结论:郡县制的推行不是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1分)。32.(22分)(1)材料一中第一则材料:是官方史书记载的宋太祖对于实施科举制的看法,可用于研究宋代科举制的起因和目的等问题;(3分)第二则材料:是小说对于研究科举制影响的描述,可用于研究科举制对于学风和政治的影响,但要区别艺术创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场和意图,需要与其他史料印证。(3分)影响:扩大了选官的社会来源,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提高官员的素质;推动了人才选拔的公平和公正;形成重文轻武的政治格局;明代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世人思想,腐败丛生。(任答三点4分)(2)演变:清末废科举,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辛亥革命后试权独立、7考试内容多元化、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分离等改革;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并逐步形成相对独立于各党派的职官团体。(3分)阐释:中国:清政府时期,由于科举制的弊端、洋务运动的兴起、西学的传播,在各方人士的推动下,政府改革(新政),科举制度被废除,设立了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3分)。辛亥革命后,由于受西方现代文官制度和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随着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逐步确立,在选官制度上,实行了试权独立、考试内容多元化、考试任职实现政治与行政分离等改革(2分)。英国:由于旧文官制度容易造成贪污、运转低效的弊端,以及对外战争惨败的刺激,为了适应工业革命发展对高素质行政官员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推动了官职改革,最终相对独立于各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3分)。综上可知,选官制度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改革调整;选官制度的改革应该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1分)
本文标签: 开学考答案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