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海南省东方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试卷

43

2022-2023海南省东方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海南东方市初中
    2、2023-2024海南省东方市中考分数查询
16.清初,朝廷在河湟地区(位于青海附近)大范围改土归流的同时保留了土官制度。土司以部落头领和朝廷命官的双重身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举措A.弱化了中央集权B.体现了君臣共治的理念C.强化了国家认同D.实现了对边疆直接控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诸子蜂出,各引一端,不仅形成了真正的学术繁荣,而且还有大量的新认知通过不同观,点间的相反相成、相生相灭被创造出来。如孔子的仁学体系和孟子的仁政理想;墨子的兼爱、非攻和大同精神;老子所构建的宇宙论及宇宙论同社会论、人生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庄子主张把心的逍谣置于一切之上的人生观;荀子为证明阶级存在的合理性而提出的“维齐非齐”论和天人相分的世界观;韩非等人建立的与时俱进的理念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摘编自赵世超、卫崇文《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材料二西周末年,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游离出来,士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决定他们必须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礼崩乐坏所导致的士的再就业需求促进了私学的兴盛,无论是后世诸子百家的称谓也好,还是九流十家的说法也好,都表明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的丰富程度。中国思想由此实现了突破,并确立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价值,塑造了国人的精神世界。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诸子的政治主张。(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并概括其性质。(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我国史籍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人口资料。先秦时期人口在两千万左右;西汉平帝时约五千万;东汉初二千七百余万,东汉中期约五千万;唐初一千万,开元时五千万;明朝永乐时四千五百万;清初三千万,清乾隆初年时一亿四千万,道光时四亿一千万…秦派军队征服了珠江流域的越族后,在那里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三个郡,同时迁移中原居民五十万人与越族杂居,中原的铁器和先进技术也随之传入越族地区。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率鲜卑贵族南迁并定都洛阳,使得拓跋部这个文化程度较低、社会发展落后的部落逐步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唐末以后许多中原人民迁到契丹境内;南宋与金对峙时期,大量北方居民南迁。摘编自王春香《浅谈中国古代人口的变化和人口迁徙》【高一历史第4页(共6页)】·23-117A·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