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3届 信息卷 地理(新教材版YE)二试题考试试卷答案
衡中同卷·2023届 信息卷 地理(新教材版YE)二试题考试试卷答案,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汇总了衡中同卷·2023届 信息卷 地理(新教材版YE)二试题考试试卷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3.B【命题意图】本题以东汉时期的出土文物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汉代农业发展的掌握情况和根据文物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体现了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文物出土于广东佛山澜石,广东属于中国岭南地区。文物中展现出的双季稻种植场景和粪肥堆,说明当时岭南地区已经掌握了双季稻种植技术和施肥技术,反映出岭南地区农业技术在当时得到了发展,故B项正确。东汉时期经济重心尚未南移,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将广东与其他地区的稻作技术做比较,无法得出“广东稻作技术领先全国”的结论,故C项错误。文物中有多位农民共同劳动的场景,不能反映出个体农户的劳动情况,故D项错误。
19.【参考答案】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纲要》的出台反映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3分)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纲要》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立高素质创新大军,推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确立了明确的目标,进行了科学的规划。(4分)③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通过指导实践,促进客观事物发展。《纲要》的出台有利于提升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全民的科学精神,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5分)【命题意图】本题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一2035年)》的出台为背景,考查意识能动性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坚定考生的制度自信,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意识。【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国务院出台《纲要》的正确性。做题时,首先要正确描述意识能动性的知识,然后从现实要求、《纲要》出台的意义两个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最后形成答案。根据材料一可知,建设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可从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纲要》的出台反映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的角度作答。根据材料二可知,《纲要》的出台对提升全民的科学素质、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可从意识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角度作答。方法技巧提高主观题答题能力“四要素”第一要素:审清主观题的设问。明确试题设问的限制性和规定性,确定答题范围,这是答题的关键。即通过阅读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确定命题者的考查意图,确保答题方向的正确性。第二要素:学会分析材料。围绕材料提示搜索相关知识点是答题的依据。分析材料,弄清材料的层次,就可以利用材料的暗示,搜索相关知识点组织答案。第三要素:熟练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是解答主观题的基础。需要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使自己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确保自己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第四要素:规范答题。要正确运用政治术语答题,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不要脱离材料、随意发挥、答非所问,防止出现理论和实际相脱离,即“两张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