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3届高三青桐鸣大联考(3月)数学试卷 答案(更新中)
河南省2023届高三青桐鸣大联考(3月)数学试卷答案(更新中),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汇总了河南省2023届...
河南省2023届高三青桐鸣大联考(3月)数学试卷 答案(更新中),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汇总了河南省2023届高三青桐鸣大联考(3月)数学试卷 答案(更新中)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1.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唐代出现授田不足的现象,反映出唐代均田制受到了冲击,故选D项;授田不足现象的出现说明政府控制的无主荒地数量减少,并未反映出人口数量急剧膨胀,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公元700年”“公元721年”并未发生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时间是755一763年,并未产生藩镇割据,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授田不足,是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减少,均田制不触动封建地主的利益,与土地兼并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
10.B【解析】据材料“使相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衔的节度使…从玄宗朝开始,使相由8人发展到僖宗朝的60人”可知,使相的出现是中央为笼络地方节度使,使相的增多反映出唐朝的衰落,故选B项;据材料“使相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衔的节度使,实际上不行使宰相权力”可知,使相并非宰相,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分庭抗礼,排除C项;据材料使相即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衔的节度使,实际上不行使宰相权力”可知使相是虚职,不能推动中枢权力体系的发展,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