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林教育2023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名师导向模拟卷(一)B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学林教育2023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名师导向模拟卷(一)B历史试卷答案(更新中),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
学林教育2023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名师导向模拟卷(一)B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汇总了学林教育2023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名师导向模拟卷(一)B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2.D【解析】“以‘义’感动来犯者…‘一言拒寇’来保全家乡之举”的功绩迎合了北宋后期相对保守的边防政策,从而出现众多显贵为其作题跋的局面,故选D项;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与材料北宋不符,排除A项;宰相、副宰相主要出于政治目的为其作题跋,而非源于其文学价值,排除B项;材料的主体是官员群体,而非市民群体,排除C项
1.C【解析】由题干信息可得宋代朝廷了解地方状况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都是更多地了解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选C项;监察机关提供地方的信息只是题干中的渠道之一,不是全部,A项片面,排除;题干信息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不是地方与地方的关系,排除B项;宋代转运使的设立最终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而非材料中的做法,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