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教育2023届高三3月考试理综答案试卷 答案(更新中)
三重教育2023届高三3月考试理综答案试卷 答案(更新中),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汇总了三重教育2023届高三3月考试理综答案试卷 答案(更新中)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答案】B【解析】“侧面表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分析错误,颈联说南亭的周遭都长满了草,花开叶茂,北院显得更加幽深,这是从正面表现春天的无处不在。10.本诗颔联“断山疑画障,县溜泻鸣琴”深受明末诗论家许学夷的赞赏,请联系全诗赏析这一联的妙处。(6分)【答案】①巧用比喻手法写景。把“断山”比作“画障”,把“县溜”发出的声音比作“鸣琴”的声音,将“断山”之景与“县溜”之声生动地呈现出来。②视听结合。本联既描写了“断山”如画一般美丽的景色,也描写了山泉发出的如琴声一般动听的响声。③本联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色彩、声音的词语,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秀美、山泉的动听,从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简编目《为绿色发喪页腻中国万茶》,《中国育牛报》2019平9月30日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社会共同参与,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现了森林资源的连续增长,爱绿、植绿、护绿成为全民共识,我国生态状况有了很大改善。B.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污染治理,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取得很大成效,但大气污染防治的形势依然严峻,还需要打好攻坚战和持久战。C.建国初期,由于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生态建设活动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环保事业逐渐步入正轨D,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等是“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方向。【答案】C【解析】“生态建设活动处于停滞状态”错误,材料三中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的30年间“大规模开展了包括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和兴修水利等生态建设活动”。【答案】C【解析】A项,“汽车生产”不属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B项,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的原因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D项,“实现由旁观者到引领者的大跨步的质的飞跃”分析错误,材料三说的是“逐渐实现了从旁观者、参与者、贡献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换”。15.建国70年来,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理念上,我国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②政策上,确立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相继出台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并不断完善。③行动上,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生态保护工程,探索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与实现经济增长多赢的发展路径,积极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