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名校之约·中考导向总复习模拟样卷(四)4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

单元测试示范卷 496
全国100所名校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答案
2023届名校之约·中考导向总复习模拟样卷(四)4历史试卷答案(更新中),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

2023届名校之约·中考导向总复习模拟样卷(四)4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汇总了2023届名校之约·中考导向总复习模拟样卷(四)4历史试卷 答案(更新中)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见晋兵部阵严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顾谓融曰”的主语是秦王坚,而非晋兵,因此“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中间”要断开,排除C项11.C【解析】:本题是2022年全国甲、乙卷高考新题型。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文字词的能力。A项,“已别有旨”中的“旨”是“打算,想法”的意思,而“不知其旨也”中的“旨”是“美味的”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A错误;B项,“谢安固却之”中的“固”是“坚决地”的意思,而“君子固穷”中的“固”是“坚定,不变动地”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B错误;C项,“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中的“拒”是“抵挡,阻挡”的意思,而“不为拒谏”中的“拒”是“拒绝”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C正确;D项,“融驰骑略陈”中的“略”是“巡视”的意思,而“吾将略地焉”中的“略”也是“巡视”的意思,二者含义相同,D错误。12.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主题大意的能力。“苻坚开始回绝了”错误。13.(1)良家少年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熟悉军队事务,随便说些阿谀奉承的话,来迎合您的心思。得分点:判断句;“闲”,通“娴”,熟悉;“会”,迎合;“苟”,随便;“意”,心意,心思。(2)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河到一半,我们用精锐骑兵逼近并杀死他们,没有不胜的。”得分点:“但”,只是;“少”,稍微;“却”,后退;“蹙”,紧迫,逼近;“蔑”,没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能准确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考生对常见的实词、虚词以及特殊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参考译文】:苻坚决心要夺取江东,下令大举侵犯。阳平公苻触对苻坚说:“鲜单、羌虏是我们的仇家,常盼望战乱兵变来实现他们的心愿,所陈述的策略计划,怎么可以听从?良家少年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不熟习军队事务,随便说些阿谀奉承的语,来授合您的心思。我恐怕既不能够成功,还有后患!”苻坚没有听从。这时前秦军队已经非常强盛,京城的人震惊恐惧。谢玄入朝向谢安询问计策,谢安一副平静的样子,回答说:“已经另有打算。”谢安于是命令预备车马出游山间别墅,亲戚朋友全都聚集,与谢玄在别墅玩围棋赌博。谢安的棋术通常劣于谢玄,这日谢玄畏惧,谢玄和谢安成了不相上下的敌手,谢玄没法取胜。谢安于是漫步,到了夜里才回来。桓冲深为国家的根基大业担忧,派遣精锐军队三千人援助京师,谢安坚决拒绝,说:“朝廷处理办法已定,士兵、武器都不缺乏,应该留在西藩以作防备,”桓冲对僚属叹气说:“谢安石有身居庙堂的才量,不熟习用兵的计谋策略。如今大敌就要到来,(谢安)正游玩清谈不停止,派遣没有领兵作战经验的年轻人抵挡敌人,军队又少弱,天下事可以知道了,我们将要受外族的统治了!”谢玄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前往洛涧,梁成扼守洛涧,部署兵阵来等待他。刘牢之径直向前渡水,攻击梁成,大败对方。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从水路,陆路相继出发。秦王苻坚与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跳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苻融说:“这是强敌,怎么说他弱小呢?”怅然若失,开始有恐惧的神色。前秦军队靠近淝水而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阳平公苻融说:“如果移动兵阵稍微后退,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来决胜负,不也很好吗?”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徵后退,让他们渡河到一半,我们以精锐骑兵逼近并杀死他们,没有不胜的。”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后退。前秦军队就后退,不能再制止。谢玄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前秦军。苻融骑马巡视阵地,想统帅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杀死,前秦军队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踩踏而死的士兵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的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以至于昼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天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谢安得到驿站传来的书信,当时正与客人下围棋,拿着信放在床上,没有欣喜之色,接着下棋。客人问他,他慢慢地回答说:“孩子们已经打败了敌人。”下完棋后,返回屋里,过门槛时,没有觉察到屐齿被碰断。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B项,“偏重于后者”错,结合文本二“赵树理小说则绕过了大多数人走的这条路,顽强地继承了中国白话小说脱胎而来的叙事传统”可知,《催粮差》在叙事模式上更偏重于前者。8.①“塞”“装”“掏”“开”“解”动作连贯,一气呵成,体现了崔九孩动作的熟练,说明崔九孩经常做这个工作:(2分)②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传神地刻画了崔九孩鱼肉乡里、敲诈勒索农民的丑恶形象:(2分)③便于揭示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崔九孩这类欺诈百姓之人的厌恶与批判。(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先依据题干在画线句中找到有哪些动词,再分析写出了什么内容,而这样写的好处则可以从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情节结构等方面考虑。本文中,画线句为“九孩把手往衣袋里一塞,装进了大洋,掏出钥匙来,开了锁,解了铁绳,把甲午放出”是动作描写,描写的对象是“崔九孩”,是写崔九孩放孙甲午时的动作,“塞”“装”“掏”“开”“解”一连串的动作,连贯而熟练,这说明崔九孩经常做这样的事情,早已对这些动作非常熟练了,由此鲜明地表现了崔九孩催粮差时盘剥百姓的恶劣行径,表现作者对他这类行为的鄙视和憎恶之情。9.①叙事时间:采用连贯叙述。全文按照事件发展顺序叙事,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行文:(2分)②叙事角度:采用全知视角叙事。全文采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读者能够纵观事件全貌,洞察所有人物心理。(2分)③叙事结构:以情节为结构中心。《催粮差》按照传统小说的以情节为中心的模式叙述故事,先是交代崔九孩锁拿孙甲午,接着讲述刘老汉等人筹借钱款,最后写崔九孩拿走钱款。(2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体裁特征和叙事特点的能力。作答时,应根据题干中提示的三个角度思考,并结合文本二的相关介绍进行分析。通过阅读文本二可知,赵树理的小说具有正规古代小说的叙事特点:在叙事时间上基本采用连贯叙述,在叙事角度上基本采用全知视角,在叙事结构上基本以情节为结构中心。如《催粮差》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叙述故事,叙写了崔九孩借催粮捞油水、孙甲午家借钱求放人的过程,说明采用的是连贯叙述;用第三人称叙事,“他”“刘老汉”“崔九孩”等称呼的使用,叙写了崔九孩逼迫孙甲午拿钱放人,刘老汉帮着孙甲午借钱与崔九孩周旋的过程,展现了苛政酷吏对农民的剥削和农民生活的困苦,故事全貌、人物心理文中都有交代,说明采用的是全知视角:文章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叙述了崔九孩抓孙甲午、刘老汉带人筹集钱款、崔九孩拿钱放人的故事,说明本文以故事情节为中心叙事。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www.daancheng.com/a/32053.html
1.文章若无特殊说明,均属本站原创,若转载文章请于作者联系。
2.本站除部分作品系原创外,其余均来自网络或其它渠道,本站保留其原作者的著作权!如有侵权,请与站长联系!
扫码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