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3-224A)数学答案
辽宁省辽阳市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3-224A)数学答案,目前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汇总了辽宁省辽阳市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23-224A)数学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3.B明矾不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作消毒剂,A错误;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用作红酒的抗氧化剂,B正确:铅笔不含铅,B代表笔芯的度,2B铅笔加了更多的石墨,书写更黑,C错误;75%的酒精杀菌消毒效果最好,强于95%的酒精,D错误。
四、写作(60分)23.(60分)》【答案】略。【简析】本题是关于“大国崛起中青年的历史使命”的新材料作文,意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担当时代的责任,成为“中国创造”的真正主人,这个指向与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高度契合。材料是来自社会热点,有真实而宏大的背景。结合提示中给出了思考的角度与写作方向要求考生在真实情境中思考,试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自身成长。材料暗含内容与思维层面的指令一必须围绕“共享和独创”尤其是“独创”来思考。“轻扫一码可以支付费用,点击图片可以领略风景,打开链接可以欣赏美文…”,这是个人层面;“我们共享着全球科学发展的成果,只是很难拥有成果背后独有的关键核心技术。虽然科技无国界,但科技工作者有国籍,技术共享有时候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这是国家层面;“新时代的中国呼唤着更多的青年人攻坚克难,成为某一领域核心技术的独创者、独有者”一句,给出了立意和思维层面的任务指令一必须将青年的个人独创与国家独创融合,由个人独创构建国家独创。面对共享纷繁,独创不够的现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怎样成长,应该怎样将自已的人生价值同国家的发展同中国梦结合,这也是作文写作的要义。对此,作文应该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獬和对其含义的挖掘,确立文章的观点。从个人的角度:成长路上,面对伸手可摘的“共享”,要能透视其背后的“独创”,要历练自己的独创力,为国家之强盛贡献最有价值的个人力量从国家的角度:在共享繁荣的新时代,国家的强盛需要每个青年成为独创者,成为国家独创的一份子。语词相对应的中心角度大致如下:独创的人生最精彩;拥有独创关键核心技术的国家才能真正强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