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三联考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表达新题型专项练习(共2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2023-08-22 10:02:15
34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语言表达新题型专项练习(共2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高三10月联考语文参考答案解析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乡土社会”错,张冠李戴。原文是“无政府’决不是等于混乱’,而是一种秩序’一种不需规律的秩序,一种自动的秩序,是“无为而治’的社会”是“无政府”而选项说的是“乡土社会”。故选B。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确定了”“明确”以偏概全,原文是“民法典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各项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民商事活动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行为规则和基本遵循”,句中程度词“完善了”和“更为明确”与选项中“确定了”“明确”有程度上的差异。B.强加因果,原文“民法典全面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人民意愿,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两句不是因果关系·C未然变已然,原文“通过民法典的施行’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人人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社会根基”。故游D。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材料一论述的重点是“礼治是乡土社会的特色”。而“窥宫者膑,拾遗者刖”属于法治。故选Ao4.(4分)①此句话强调了礼的重要性’启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礼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重要。2我们可从传统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吸取经验和智慧,辩证地看待礼治和法治两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自《论语·为政》,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政策和指令引导民众’用刑法规范民众’民众虽会避免犯罪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引导民众’用礼教规范民众,民众有羞耻心并能规范自己。这体现了儒家的法治、德治、礼治方面的大智慧。教导人民要懂得法律,惜得守法,懂得刑罚对人的约束。然而这一切都是以法为标准,老百姓没有在内心上导正,遇到不明事理,难免心里不服,做了不好的事,难免被刑罚处罚,但是内心不会有羞耻心,只会感到自己所受不平。道之以德就是以德来教导民众或者以德来引导民众。为政者以德化导人心,百姓才会归正,有德的人会以礼来约束自己不犯过,而且会以犯过为羞耻,这样人心就被导正,这样才是儒家办政治的方法。要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当然要重视依法治国,但也不可忽视传统“礼治”的作用。材料一说“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鹰: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礼则有其干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己。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可见“礼治”不同于“法治”的外部施压,而是一种主动服膺,并养成习惯。我们可从传统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吸取经验和智慧,辩证地看待礼治和法治两者之间的关系,让“
本文标签:
高考对应题型·抢分特训答案
【在小程序中打开】
搜索一下,直达结果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