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25

高一语文必修二《赤壁赋》知识点整理正在持续更新,目前答案城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赤壁赋高中语文必修二原文
    2、2023-2024高中语文 赤壁赋
    3、2023-2024赤壁赋高二课文
    4、2023-2024必修二赤壁赋课文注解
    5、2023-2024高二语文赤壁赋原文
    6、2023-2024高一赤壁赋知识点总结
    7、2023-2024赤壁赋高中课文原文背诵部分必修一
    8、2023-2024赤壁赋高一必修二原文
    9、2023-2024高中语文赤壁赋讲解
    10、2023-2024赤壁赋高二课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叶梦得⑧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鸟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注】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此地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号东山)命谢石、谢玄等谢氏子弟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廷期间。③桓筝: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孝武帝也面有愧色。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开头描写词人登高所见,“迷”“孤”二字,渲染出一种苍茫的历史厚重感,营造出怀古的气氛。B.“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从眼前之景落墨,由上阕的怀古过渡到下阕的抚今。C.“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紧接上文,描写淝水上空云涛吞吐的景象,感慨英雄豪杰的无处可寻。D.下阕最后,作者用谢安受猜忌的典故收束全词,以自嘲的语气慨叹自己的寂寞,苍凉深沉,令人回味。16.本词塑造的淝水之战中谢氏子弟的形象,与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塑造的周瑜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比喻能增加音乐描写的形象性,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与韩愈《听颖师弹琴》中的“昵昵儿女语”喻体相似,“”一句与韩诗中的“勇士赴敌场”喻体相似。(2)古代文人常以酒入诗,如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表达了对美酒的喜爱。(3)“瑟”这种乐器经常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96身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在稻田里观察起来,突然将目光停留在一林稻禾上,这是一林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通过对这棵植林的子代的研究,袁隆平发现了真理:只要探索出其中的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这个发现使他不可避免地要向国际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战。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决心①地坚持研究。有人嘲笑“提出杂交水稻课题是对遗传学的无知”。对此,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②,不敢越雷池一步。1966年,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的不孕性》发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和实现途径,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本文标签:

扫码二维码